搜索

新闻中心

医院新闻
首页 > 新闻中心

另辟蹊“静”:生命新通道

发布日期:2024-12-18 09:44:00
文章来源:肿瘤科     作者:刘慧 罗绍金 张玲慧     编辑:谢仁香      一审一校:谢仁香      二审二校:王俊 宋冰清 顾姣 杨胜丽 屈娟     浏览量:898

近日,我院肿瘤科静疗团队为一名需要长期输液,且输液通路困难的患者实施了经大隐静脉置入PICC技术(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),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生命通道。


86岁的李奶奶(化名)患有感染性休克、脑梗死、呼吸衰竭、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等多种疾病,在我院治疗。根据她的病情,需要长期静脉泵入药物支持治疗。由于李奶奶右上肢血管二次置管后血管通路输液受限,左侧植入心脏起搏器且上肢肌张力过高无法在上肢进行常规PICC置管
要从哪里给李奶奶进行静脉穿刺,确保安全用药?

面对这一难题,我院肿瘤科护士长、静疗小组组长刘慧带领静疗团队,经过综合评估与讨论后,决定“另辟蹊径,为患者实施经右侧大隐静脉植入PICC。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,在超声精准引导下,成功为患者进行了下肢大隐静脉PICC置管术。床旁胸片定位PICC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(L2~T11)水平,置管成功。


此次置管的成功,不仅解决了李奶奶无法经上肢置管的难题,更为众多PICC上肢置管禁忌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路径。
接下来,我院静疗团队将积极学习新理念,探索新方法,引入新技术,全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

图片

科普知识


大隐静脉是全身最长的静脉,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内侧,在内踝前面沿下肢内侧上行至卵圆窝处进入股静脉。大隐静脉位置表浅且恒定,周围无其他血管伴行,具有血管弹性好、充盈等优点,且血流速度较快,不易形成血栓。因此,经大隐静脉植入的PICC导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、有效性。同时,由于置管部位选择在大腿中上端,避开了腹股沟皮肤皱褶处、关节活动部位,使得导管易于固定和维护,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。



图片

肿瘤科介绍


     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现设有专病门诊、静脉治疗专科门诊。

    肿瘤科开展的项目有:安宁疗护、化学治疗、介入治疗、分子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、内分泌治疗、疼痛治疗、恶性肿瘤深部热疗、肿瘤中医治疗、静脉治疗(PICC置管及维护、手臂港置入、输液港置入、输液港维护、静脉治疗并发症及疑难问题的处理)。